【每周一星】脱贫攻坚的“领头羊”——记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
| 招商动态 |2017-03-22
他是一个朴实的汉子,怀揣一颗真挚而迫切的心,走进每家每户,踏遍山间沟壑。
他把脱贫致富的责任扛在肩上,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,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,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“主心骨”“领头羊”。
他就是保康县马良镇赵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祥华。
破冰攻坚 点石成金
赵家山村共有村民642人,建档立卡贫困户334人。眼看着超过半数的村民还没有脱贫,赵祥华心急如焚。他暗下决心,一定要摘掉全村人的“穷帽子”。
“村里有什么?最多的就是漫山遍野的石头。”赵祥华反复思量,石头不就是村里得天独厚的资源吗?
2013年,赵祥华通过招商引资,引进鑫发石材公司,对石材进行整体开发,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10万元。
2014年,赵祥华又引进九州建材公司,村集体以入股的方式,联合开发步道板、路沿石等建工建材产品,村级收入每年又增加15万元。同时,带动了20多个村民就业,每人每年增收近3万元。
大型机械施工惊醒了沉睡的大山;运石材的车辆川流不息;许多村民加入了开发石材的队伍……
石头,曾被村里人视为一文不值的“垃圾”,变成了“金元宝”。
愚公之志 不忘初心
赵家山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,“靠天吃水”一直是村里面临的最大困难。不少村民为了挑两桶水每天要走上十几里的山路,甚至有的村民吃水只能靠下雨蓄的“死水”。这成了赵祥华的一块“心病”。
为了让村民吃上干净水,赵祥华一有空就在村里四处勘察。最终,赵祥华在全村海拔最低的“老井”处发现了一个适合建水站的地方。
然而,“老井”一带不通公路,赵祥华又带领村民日夜赶工修建了一条“饮水通道”。
建蓄水池、提水站,安装提水管道,施工进展顺利。赵祥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。
2016年8月,“老井提水工程”完工,赵家山村和邻近的苏家寨村1200多人彻底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。
解决了饮水问题,还得把乡亲们往致富的道上领。
赵祥华综合该村地理、气候、土壤等因素,鼓励村民种植烟叶、蔬菜、核桃、药材等。在他的带领下,村里的种植大户越来越多,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发展产业不能图短期效益,既要立足短平快项目,又要发展长远高效产业。赵祥华深知其中道理。
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种植模式,蔬菜产业已成为赵家山村村民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;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首期203千瓦光伏发电站落成,惠及28户贫困户,可持续增收25年……
“跟着书记走,什么都会有。”该村二组村民李绍兵说。
因症施策 授人以渔
精准扶贫,不落一人。赵家山村不少贫困户都是赵祥华一步一步带领他们走上致富路的。
2016年3月,赵家山村四组村民孙代全想种烟叶,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。当时,还没有评星无息贷款政策,赵祥华得知后,主动到农商行为孙代全作担保贷款2万多元,并约定10月份归还贷款。
孙代全满心欢喜地回家忙活起来,眼看还款期限所剩无几,而自家收成还“遥遥无期”,孙代全犯愁了,便找到赵祥华。
“不要着急,慢慢来,到时万一还不上,我先帮你还。”赵祥华积极为孙代全提供生产、烘烤技术,并为他寻找销路。最终,孙代全不仅还了贷款,而且还挖到自己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2008年,赵家山村一组村民周正元因一个误会,一时冲动烧了自家房子,身陷囹圄。刑满释后,一穷二白的周正元生活举步维艰,连住的地方都没有。
赵祥华个人出资把周正元老屋修葺一番,为他添置生活用品,并时常给他送去米、面、油和常用药品。
赵祥华三天两头到周正元家陪他聊天,给他讲村里的变化,引导他种植一些简单的农作物。
在赵祥华的帮助下,周正元逐渐发展起辣椒、草莓、玉米等种植项目,并搬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,年收入3万多元。
如今,周正元逢人便说:“赵书记就是我的再生父母,是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。”